|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体外超声波碎石主要通过声波聚焦击碎结石、体位调整定位结石、实时影像监测碎石过程、术后排石护理四个步骤完成。
1、声波聚焦:利用高能超声波在体外精准聚焦于结石部位,通过空化效应和机械振动使结石碎裂,过程中无须切开皮肤。
2、体位调整:根据结石位置调整患者卧位或俯卧位,配合X线或B超定位确保声波路径无骨骼遮挡,提升碎石效率。
3、影像监测:通过实时超声或X线影像监控结石碎裂情况,动态调整能量强度和聚焦点,避免损伤周围肾实质或输尿管。
4、术后护理:术后需大量饮水促进碎结石排出,可配合适度跳跃运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排石药物如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
治疗前后需禁食6小时,术后出现持续血尿或发热应及时复诊,日常应控制高草酸饮食预防复发。
输尿管结石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主要适用于直径小于10毫米、表面光滑且位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具体需结合结石位置、大小、硬度以及患者肾功能综合评估。
1、结石大小:直径5-10毫米的结石是体外碎石的最佳适应症,过大的结石可能需联合输尿管镜手术。
2、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较高,中下段结石因受骨盆遮挡可能影响定位效果。
3、结石硬度:一水草酸钙等坚硬结石需增加冲击波能量,磷酸铵镁等疏松结石更易被粉碎。
4、患者因素:肥胖患者穿透深度受限,凝血功能障碍者需谨慎,合并尿路感染时需先控制感染。
治疗前后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术后遵医嘱复查排除石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