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痛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预防和治疗。痛风通常由高嘌呤饮食、肥胖、尿酸代谢异常、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水果摄入,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
2、控制体重:肥胖者减轻体重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使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避免快速减重诱发痛风发作。
3、药物治疗: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慢性期常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4、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或严重影响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痛风石或进行关节矫形手术,术后仍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
痛风患者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痛风可通过血尿酸检测、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评估等方法诊断。
1、血尿酸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尿酸浓度,男性超过420μmol/L或女性超过360μmol/L提示高尿酸血症,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2、关节液检查穿刺抽取肿胀关节的滑液,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针状尿酸钠结晶是确诊痛风的直接证据。
3、影像学检查X线可见关节骨质穿凿样缺损,超声能发现双轨征或痛风石,双能CT可特异性识别尿酸盐沉积。
4、临床症状评估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发作具有自限性,结合病史和体征可辅助诊断。
确诊痛风后需控制高嘌呤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急性期减少关节活动,遵医嘱规律用药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