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一般建议控制在4.4-7.0mmol/L,具体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程长短、胰岛功能、用药方案、合并症情况。
1、病程长短新诊断患者可严格控制在6.1mmol/L以下,病程较长者适当放宽至8.0mmol/L以内,避免低血糖风险。
2、胰岛功能残存胰岛功能较好者可追求接近正常值,功能衰竭者需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调整目标值。
3、用药方案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时目标值宜偏高,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时可更严格。
4、合并症情况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高龄患者控制在7.0-8.5mmol/L,妊娠期糖尿病要求低于5.3mmol/L。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饮食中减少精制糖摄入,保持适度运动。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两者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二甲双胍主要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阿卡波糖则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1、作用机制: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和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降糖;阿卡波糖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延缓糖分吸收。
2、适用人群:二甲双胍适合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更适合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
3、副作用:二甲双胍常见胃肠反应;阿卡波糖易引起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4、联合用药:两者可联合使用,但需注意低血糖风险,联合用药方案应由内分泌科医生制定。
建议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血糖特点、并发症情况选择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