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妊娠糖尿病多数可通过规范管理控制血糖,产后多数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但需终身关注代谢健康。主要风险因素有孕期激素变化、肥胖、家族史、多囊卵巢综合征。
1、激素变化孕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通过每日监测血糖、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控制,产后激素水平恢复后症状多缓解。
2、体重因素孕前超重或孕期增重过快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建议通过低升糖指数饮食和孕期安全运动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
3、遗传倾向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产后需每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干预糖代谢异常。
4、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基础疾病可能伴随持续性胰岛素抵抗,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需内分泌科长期随访管理。
建议产后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
糖尿病患者就诊通常需挂内分泌科,其他相关科室包括普通内科、营养科、心血管内科。
1、内分泌科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内分泌科医生可提供血糖监测、胰岛素调节等专业诊疗,多数患者首选该科室。
2、普通内科基层医院若无内分泌专科,普通内科可进行基础血糖管理,适合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
3、营养科需饮食调控者可联合营养科,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帮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与体重。
4、心血管内科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时,需心血管内科协同治疗,监测血管病变风险。
初诊建议优先选择内分泌科,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就诊前保持正常饮食和用药以便准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