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反流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灼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胸骨后烧灼感等。反流性胃炎通常由胃酸分泌异常、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因素引起。
上腹灼痛是反流性胃炎的典型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上腹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常在进食后加重,空腹时减轻。胃酸反流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引发疼痛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
反酸表现为口腔内突然涌出酸苦味液体,多发生在餐后、平卧或弯腰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与胃酸分泌过多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建议避免饱餐,睡前3小时禁食。药物治疗可选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促胃肠动力或抑酸药物。
嗳气是胃内气体经食管逆流排出的现象,常伴随反酸症状。胃排空延迟或胃内产气增多时易发生,与胃肠动力紊乱相关。需减少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必要时使用二甲硅油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长期胃部不适可导致食欲明显下降,进食后腹胀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胃黏膜炎症影响消化功能,产生早饱感。建议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等。营养补充可考虑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同时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
胸骨后烧灼感是胃酸刺激食管黏膜的表现,严重时可放射至背部。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与反流物化学性刺激有关。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缓解症状,药物选择包括法莫替丁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抑酸剂,配合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
反流性胃炎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过酸食物,戒烟限酒。进食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控制体重,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排除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定期复查幽门螺杆菌,按疗程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复发。
口腔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冰硼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等药物。口腔溃疡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局部创伤、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适用于口腔溃疡伴发感染的情况,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甲硝唑,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使用时可抑制口腔细菌繁殖,减轻溃疡面红肿疼痛。对氯己定过敏者禁用,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味觉改变。
西地碘含片通过释放碘分子发挥杀菌作用,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缓解溃疡引起的灼烧感,促进黏膜修复。甲状腺疾病患者慎用,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含服时避免与金属容器接触。
冰硼散为中成药,含冰片、硼砂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表现为溃疡周围红肿明显。使用时将药粉吹敷患处,每日2-3次。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能促进口腔黏膜细胞增殖,加速溃疡愈合。适用于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的顽固性溃疡。用药前需清洁创面,避免接触眼睛。对生物制品过敏者禁用,需冷藏保存。
醋酸地塞米松口腔贴片含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疼痛严重的口腔溃疡。贴片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缓解疼痛并抑制炎症反应。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真菌感染患者禁用。使用后需避免进食饮水30分钟。
口腔溃疡期间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锌元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猕猴桃、西红柿等。保证充足睡眠,调节心理压力。若溃疡持续2周未愈、面积超过5毫米或伴有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白塞病、克罗恩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