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1次阅读
肾结石发作通常由饮水不足、饮食不当、代谢异常、尿路感染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发腰腹剧痛、血尿等症状。
1、饮水不足每日饮水量少于1500毫升时尿液浓缩,尿钙浓度升高易形成结晶。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钾颗粒、肾石通颗粒、尿石通丸等药物辅助排石。
2、饮食不当高草酸饮食如菠菜、浓茶,或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会增加结石风险。需限制相关食物摄入,发作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症状。
3、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常伴有多尿、骨痛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可选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马隆片控制尿酸。
4、尿路感染变形杆菌等病原体产生的尿素酶会升高尿pH值,形成磷酸铵镁结石。多伴有尿频尿急症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碳酸氢钠片抗感染并碱化尿液。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久坐憋尿,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可预防结石复发。
肾结石尿管一般留置3-7天,实际取出时间受到结石排出情况、感染控制、尿管功能恢复、术后复查结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结石排出情况尿管需确认结石完全排出或碎石术后无残留,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后拔除。
2、感染控制合并尿路感染时需先完成抗生素治疗,尿常规正常后方可拔管。
3、尿管功能恢复解除梗阻后观察排尿通畅度,若自主排尿无困难可考虑拔管。
4、术后复查结果术后复查超声或CT显示肾积水缓解、输尿管无水肿狭窄是拔管指征。
拔管后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血尿或发热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