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脂肪肝好转后出现肝硬度增加可能与肝脏纤维化进展、脂肪沉积改善后纤维组织显现等因素有关。肝硬度增加提示需警惕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需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等进一步评估。
脂肪肝患者在病情改善过程中,若肝硬度值异常升高,常见于长期未控制的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细胞损伤后修复性纤维增生。此时肝脏脂肪含量虽下降,但既往炎症刺激激活肝星状细胞,促使胶原沉积,形成纤维间隔。部分患者可能因检测时间差异,在脂肪变性减轻后更易暴露原有纤维化程度。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后若未及时抗纤维化治疗,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少数情况下,肝硬度检测结果受肝脏炎症活动度、胆汁淤积、心脏充血等因素干扰造成假性升高。合并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基础疾病时,肝硬度增加可能反映原发性疾病的进展。某些代谢综合征患者伴随胰岛素抵抗持续存在,即使脂肪肝改善仍会通过氧化应激途径促进纤维化。
建议定期监测肝硬度动态变化,完善肝炎病毒标志物、自身抗体等筛查。日常需保持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果糖摄入,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避免使用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的药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若确诊显著肝纤维化,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安络化纤丸等中成药,必要时联合吡非尼酮等西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