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结石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结石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道结石可能与胆道结构改变、胆汁代谢异常、术后感染、胆道运动功能障碍、残留结石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胆道结构改变

胆囊切除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胆汁流动动力学发生变化,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胆管壁张力降低时,胆固醇或胆色素易沉积形成结石。术后早期可通过超声监测胆管直径变化,若出现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需警惕结石风险。

2、胆汁代谢异常

胆囊缺失使胆汁持续排入肠道,胆汁酸肠肝循环加速,可能导致胆汁成分失衡。胆固醇过饱和时易析出结晶,形成胆固醇性结石。此类患者常见脂餐后腹泻,建议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调节胆汁成分。

3、术后感染

手术创伤可能引发胆道黏膜炎症,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会促使胆红素钙沉积。急性胆管炎发作时会出现寒战高热、黄疸,需及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严重时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厌氧菌。

4、胆道运动功能障碍

胆囊原有调节胆汁排放的功能丧失后,奥迪括约肌可能出现收缩紊乱。胆汁排泄不畅时,胆管内压力升高易形成色素性结石。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绞痛,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屈他维林片缓解痉挛。

5、残留结石

术中可能遗漏细小结石或胆囊管残留过长,术后结石移行至胆总管。此类患者多在术后1年内出现梗阻性黄疸,腹部CT可见胆管高密度影。明确诊断后可通过ERCP联合胆道镜取石,必要时行胆总管探查术。

术后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建议每日5-6次少量进食。适当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苹果,有助于结合多余胆汁酸。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日常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剧烈活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剖腹产后肚子痛又想拉大便

剖腹产后肚子痛又想拉大便可能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肠粘连或便秘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避免延误治疗。

剖腹产术后早期出现轻微腹痛伴随便意属于常见现象,主要与麻醉药物抑制胃肠蠕动、手术刺激腹膜及术后卧床活动减少有关。此时肠道积气可能导致腹胀痛,排气后症状多可缓解。可通过术后6小时开始翻身活动、24小时后尝试下床行走促进肠蠕动恢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协助排便。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避免过早摄入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

若腹痛持续加重且排便困难,需警惕肠粘连可能。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肠管与腹壁异常黏连,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辅助诊断,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改善,严重者需手术松解。术后早期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预防血栓,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恢复。

剖腹产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适当食用火龙果、燕麦粥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出现发热、肛门坠胀感或血便等异常症状,家长需立即陪同就医排查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服用缓泻药物影响婴儿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