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致病菌主要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等。该病多由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原体。
1、链球菌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水肿,可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2、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导致该病,常见于皮肤化脓性病灶,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3、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可损伤肾小球,多伴随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治疗需选用敏感抗生素。
4、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相对少见,常见于尿路感染患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确诊后应严格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低盐饮食、优质蛋白摄入、水分控制和限钾限磷等方式调理。饮食调整需结合肾功能分期和尿蛋白水平制定个体化方案。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肾功能不全者需进一步限制至2克以下。
2、优质蛋白选择鸡蛋、牛奶、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按0.6-0.8克/公斤体重计算。大豆蛋白可替代部分动物蛋白。
3、水分控制尿量正常者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少尿期需按前日尿量加500毫升计算。监测体重变化预防水钠潴留。
4、限钾限磷肾功能减退时避免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磷食物。必要时使用磷结合剂控制血磷水平。
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指标,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