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结石手术尿管通常插入膀胱内,具体位置根据手术类型分为尿道内留置或经皮肾造瘘,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方式、患者解剖结构、结石位置及术中情况。
1. 尿道留置经尿道手术时导管尖端位于膀胱内,用于引流尿液并防止血块堵塞,术中可能调整深度以适应输尿管镜操作。
2. 肾造瘘管经皮肾镜手术需建立通道,造瘘管末端置于肾盂,导管体外端固定于腰部皮肤,术后维持肾盂低压状态。
3. 双J管输尿管结石术后常留置双J管,两端分别盘曲在肾盂和膀胱内,支撑输尿管并促进排石,需膀胱镜拔除。
4. 术中定位导管位置通过X光或超声实时确认,异常情况需调整,肥胖或泌尿畸形患者可能需个体化置管方案。
术后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尿液性状变化,避免牵拉导管,拔管后多饮水促进残余结石排出,出现发热或血尿加重需及时复诊。
打结石后小便带血可能由尿道黏膜损伤、残余结石移动、尿路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引起,通常表现为血尿伴随疼痛、尿频等症状。
1. 尿道黏膜损伤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导致尿道微小损伤,出现淡红色血尿。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通常1-2天可自行缓解。
2. 残余结石移动未排净的结石划伤输尿管会引起鲜红色血尿,可能伴随肾绞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或排石颗粒促进排出。
3. 尿路感染碎石后免疫力下降易继发感染,表现为血尿伴灼热感。可能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感染有关,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
4. 凝血异常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血液疾病时,可能出现无痛性血尿。建议检查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或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术后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若血尿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复查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