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靶器官损害、感染风险增加及代谢紊乱等危害。
1、急性并发症血糖急剧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表现为脱水、意识模糊甚至休克,需紧急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
2、靶器官损害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同时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
3、感染风险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常见泌尿系统感染、足部溃疡难愈合,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需严格控制血糖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肪分解加速,可能合并高脂血症、电解质失衡,需监测血酮体、肝肾功能,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调节代谢。
建议立即内分泌科就诊,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筛查,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配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及有氧运动控制血糖。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年龄分布、治疗方式、胰岛素依赖程度四个方面。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分泌不足。
2、年龄分布1型多在青少年期发病;2型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青少年发病率上升。
3、治疗方式1型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晚期可能需要胰岛素。
4、胰岛素依赖1型患者生存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患者初期通常无须胰岛素注射。
两类糖尿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1型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酮症酸中毒,2型患者应重点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