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小儿哮喘可通过环境控制、药物干预、免疫调节、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哮喘发作通常由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运动过度等原因引起。
1、环境控制减少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湿度低于50%,定期清洗床品。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空气中致敏颗粒浓度。
2、药物干预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慢性期需长期规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等糖皮质激素。家长需掌握药物正确使用方法。
3、免疫调节对于过敏体质患儿,可考虑脱敏治疗。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发作频率。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免疫指标。
4、呼吸训练指导孩子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训练,增强呼吸肌耐力。游泳等适度运动可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寒冷刺激。
日常注意记录发作诱因及频率,避免摄入易致敏食物,天气变化时做好颈部保暖,发作时保持坐位并立即使用应急药物。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概率较低。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物品、飞沫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
1.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疱疹液、粪便或唾液是主要传播方式,家长需注意儿童玩具和餐具的消毒。
2. 污染物传播病毒可在毛巾、玩具等物体表面存活数日,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未洗手可能引发感染。
3.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近距离接触可能通过飞沫传播,但病毒在空气中无法长时间存活。
4.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孕期出现发热皮疹需及时就医。
预防重点在于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及做好物品消毒,患儿应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