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女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腰部隐痛、低热乏力、尿液浑浊或血尿等,病情进展可能伴随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
1、尿频尿急膀胱刺激征是早期典型表现,因炎症刺激导致排尿次数增多且伴随灼热感,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
2、腰部隐痛单侧或双侧肾区持续性钝痛,与肾脏实质炎症及纤维化相关,需通过尿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
3、低热乏力慢性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多波动在37.5-38℃之间,需联合应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并配合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
4、尿液异常脓尿或镜下血尿提示活动性感染,严重时出现肉眼血尿,需排除结石或肿瘤后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症状,必要时行肾盂造影检查。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会阴清洁不足,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肾萎缩通常难以完全恢复,但可通过控制病因、延缓进展等方式保护残余肾功能。肾萎缩可能与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长期尿路梗阻、遗传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1. 慢性肾病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可能导致慢性肾病,表现为夜尿增多、水肿。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缬沙坦、阿托伐他汀、碳酸司维拉姆等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
2.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导致肾脏缺血萎缩,伴随顽固性高血压。血管成形术或使用氨氯地平、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药物改善血流。
3. 尿路梗阻肾结石或前列腺增生引起的长期梗阻会导致肾积水后萎缩,可能出现腰痛、排尿困难。解除梗阻后部分功能可改善,必要时使用坦索罗辛、托特罗定、非那雄胺等药物。
4. 遗传性肾病多囊肾等遗传疾病导致肾脏结构异常萎缩,常伴有家族史。以对症治疗为主,使用托伐普坦、厄贝沙坦、呋塞米等药物控制并发症。
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透析或移植等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