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月经期间出现异味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经血滞留、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及时更换卫生用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 阴道菌群失衡月经期激素变化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产生鱼腥味。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调节菌群。
2. 经血滞留卫生巾或棉条更换不及时会导致经血氧化分解产生异味。需每2-4小时更换卫生用品,选择透气性好的产品,经期避免长时间久坐。
3. 细菌性阴道炎可能与频繁冲洗阴道或性传播有关,表现为灰白色分泌物伴腥臭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栓、克林霉素乳膏,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4.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典型症状为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腐臭味。需伴侣同治,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口服片、奥硝唑栓、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经期注意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若异味持续或伴随瘙痒、灼痛需及时妇科就诊。
宫颈糜烂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腰骶部酸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症状宫颈糜烂早期表现为白带增多、颜色发黄或带有血丝,进展期可能出现同房后出血、下腹坠胀感,严重者可能合并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
2、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抗炎、促进上皮修复作用,需配合医生完成疗程。
3、物理治疗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常用激光、冷冻、微波等物理方法消除糜烂面,治疗后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创面出血。
4、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宫颈上皮内瘤变者,可考虑宫颈锥切术或利普刀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宫颈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棉质内裤并勤换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