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是怎么回事

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由长期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肥胖、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酒、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运动干预、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毒性物质,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乏力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戒酒,可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辅助修复肝细胞。
长期酗酒者常伴随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表现。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B族维生素,必要时使用复合维生素片剂进行营养支持。
合并肥胖时,游离脂肪酸向肝脏输送增加,加重脂肪沉积。患者常伴有腰围增粗、血脂异常。建议通过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减轻体重,控制每日热量摄入,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可考虑奥利司他胶囊等药物辅助减重。
酒精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诱发胰岛素抵抗,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增高等情况。需监测血糖血脂,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改善代谢状态。
部分人群因ALDH2基因突变导致酒精代谢能力低下,更易出现肝损伤。这类患者饮酒后易出现面部潮红、心悸等酒精不耐受反应。建议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严格避免饮酒,可使用谷胱甘肽片等抗氧化剂保护肝脏。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终身限制饮酒,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饮食选择低脂高纤维食材如燕麦、西蓝花。定期复查肝功能、肝脏超声,若出现黄疸、腹水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