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原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60488阅读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55091阅读
侯凤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56521阅读
56244阅读
55681阅读
64352阅读
60236阅读
66132阅读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69433阅读
56508阅读
60172阅读
69977阅读
63490阅读
66642阅读
73539阅读
63814阅读
55566阅读
57268阅读
53985阅读
56453阅读
首页上一页5678下一页末页
迟翔宇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周丹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妇产科
高华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三医院 血液科
权威医生
刘青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87次播放
286次播放
309次播放
275次播放
健康资讯
生活问答
糖尿病人为什么空腹血糖值偏高?
2025-09-17
高血压并发症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应该如何护理心率异常患者?
运动能有效缓解高血压
戊肝igg阳性表明了什么
桂附地黄丸是补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2025-09-14
枸杞和六味地黄丸能一起吃吗
2025-08-16
感冒灵颗粒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吗
2025-08-09
喝了感冒清热颗粒能喝酒吗
2025-07-18
六味地黄丸对治疗早泄有帮助吗
2025-07-03
牙齿小黑洞可通过补牙、嵌体修复、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牙齿小黑洞通常由龋齿、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外伤、牙周病等原因引起。
龋齿导致的浅表性小黑洞可采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常用药物包括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银汞合金等。
较大范围的牙体缺损需采用嵌体修复,嵌体材料主要有瓷嵌体、金属嵌体、树脂嵌体三类,需根据缺损位置选择合适材质。
龋坏已波及牙髓时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后使用牙胶尖和根管糊剂充填根管,最后进行冠修复保护患牙。
严重龋坏导致牙体大面积缺损无法保留时需拔除患牙,后期可通过种植义齿、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
发现牙齿小黑洞应及时就诊检查,日常注意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减少碳酸饮料和甜食摄入频率。
排出泌尿系统结石的时间通常为2天至4周,实际时间受到结石大小、位置、患者饮水量、是否用药等因素影响。
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多数可自行排出,需1-2周;超过6毫米的结石排出概率降低,可能需要4周或更久。
位于肾盂的结石移动缓慢,排出时间较长;已进入输尿管的结石排出较快,通常需3-7天。
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可促进结石移动,缩短排出时间;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结石滞留。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扩张输尿管,配合枸橼酸氢钾钠碱化尿液,能帮助结石在1-2周内排出。
建议每日保持充足饮水量,适当进行跳跃运动促进结石移动,若出现持续剧烈腰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胸椎5压缩性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胸椎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4-6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负重和剧烈活动,防止骨折进一步压缩。
佩戴胸腰段支具3-6个月,选择定制硬质矫形器提供轴向支撑,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时需持续穿戴。
使用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碳酸钙联合维生素D3促进骨形成,塞来昔布缓解疼痛,需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椎体成形术适用于严重塌陷,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不稳定骨折,术后仍需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
恢复期需加强腰背肌锻炼,每日补充1000mg钙和800IU维生素D,定期复查骨密度评估愈合情况。
肾结石碎石后仍疼痛可能与结石残留、输尿管痉挛、尿路感染或组织损伤有关,可通过药物镇痛、抗感染治疗、增加补液及复查影像学等方式处理。
碎石后未排净的结石碎片可能堵塞输尿管,表现为持续性绞痛。需复查超声或CT确认残留结石位置,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坦索罗辛或山莨菪碱促进排石。
碎石过程中刺激输尿管引发痉挛性疼痛。可选用间苯三酚、盐酸屈他维林等解痉药物,配合局部热敷缓解症状。
碎石操作可能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出现发热伴排尿痛。需尿培养检查后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冲击波可能造成肾周或输尿管黏膜水肿,表现为钝痛。通常2-3天自行缓解,严重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术后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复诊。
胃癌术后运动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推荐从呼吸训练、散步、低强度有氧运动到抗阻训练逐步过渡。
术后早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帮助恢复膈肌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建议家长协助患者每日练习3-5组,每组10次。
伤口愈合后可从每日5-10分钟慢步开始,逐步增加至30分钟。注意避免饭后立即运动,选择平坦场地防跌倒。
术后2-3个月可尝试骑固定自行车、水中行走等低冲击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60%,每周3-5次。
术后半年可加入弹力带训练等轻度抗阻运动,重点锻炼核心肌群,每周2-3次,避免负重过大的器械训练。
运动前后监测体重变化,出现腹痛、眩晕等不适立即停止。营养补充应与运动同步,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
排出体外碎石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辅助、体位调整及适度运动等方式促进。体外碎石通常由泌尿系结石、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并冲刷尿路,促进细小碎石随尿液排出。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枸橼酸钾调节尿液酸碱度。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根据结石位置采取特定体位,如肾下盏结石可进行倒立体位训练,利用重力辅助碎石移动。
跳跃、爬楼梯等冲击性运动可帮助碎石位移,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嵌顿或肾绞痛发作。
碎石期间出现发热、持续血尿或剧烈腰痛需立即就医,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并定期复查超声。
小儿脑瘫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器具等方式治疗。小儿脑瘫通常由产前脑损伤、围产期缺氧、产后脑损伤、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针对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通过重复性动作训练改善肌张力异常和姿势控制能力,需长期坚持并定期评估效果。
肌肉痉挛可使用巴氯芬片、盐酸替扎尼定片等肌松药,手足徐动型可尝试左旋多巴片,癫痫发作需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等抗癫痫药物。
严重痉挛型脑瘫可考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骨骼畸形需行矫形手术,术后仍需配合康复训练巩固效果。
根据功能障碍配置矫形器、站立架、轮椅等辅助设备,帮助改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参与度。
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到儿童康复科随访,注意营养均衡摄入,避免继发关节挛缩和骨质疏松,同时关注心理健康发展。
胃胀痛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胃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压力、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过量进食油腻、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建议减少高脂、辛辣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清淡饮食。
长期焦虑紧张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可通过冥想、规律作息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发热、呕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表现为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可选用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解痉药,配合低FODMAP饮食管理。
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乳制品等可能加重腹泻的食物。
外痔通常由肛门静脉曲张、长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缓解或手术切除治疗。
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静脉丛扩张形成外痔,表现为肛周柔软肿物,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
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增加肛周静脉压力,长期便秘者易出现肛周皮下血管破裂形成血栓性外痔,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麻仁润肠丸等通便药物。
长时间保持固定体位会使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可能诱发静脉淤血性外痔,需定时活动改善血液循环,急性期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化痔栓、云南白药痔疮膏。
孕期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可能导致肛门静脉回流障碍,形成妊娠期外痔,产后多数可自行缓解,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孕产妇安全的痔疮膏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温水坐浴有助于缓解外痔症状,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
体寒与发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体寒可能通过代谢减慢、活动减少等因素间接导致体重增加,改善体寒状态有助于控制体重。
体寒者基础代谢率可能偏低,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热量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建议通过适度运动、泡脚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畏寒体质人群往往运动意愿降低,日常活动量不足。家长需鼓励孩子参与室内活动,成年人可选择瑜伽等温和锻炼。
体寒者可能偏好高热量食物保暖,长期过量摄入易致肥胖。调整饮食结构,增加生姜、肉桂等温性食材摄入。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怕冷伴发胖,表现为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需检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
体寒人群建议定期监测体重,保持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增加应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