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马莉 宁波市第二人民医院
27741阅读
26667阅读
27053阅读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6077阅读
26770阅读
28377阅读
28881阅读
26597阅读
27910阅读
30249阅读
25440阅读
28044阅读
25701阅读
27814阅读
28709阅读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6531阅读
25448阅读
26492阅读
25959阅读
26453阅读
首页上一页678 ... 10下一页末页
迟翔宇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周丹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妇产科
高华 副主任医师
成都市第三医院 血液科
权威医生
刘青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87次播放
286次播放
309次播放
275次播放
健康资讯
生活问答
糖尿病人为什么空腹血糖值偏高?
2025-09-17
高血压并发症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应该如何护理心率异常患者?
运动能有效缓解高血压
戊肝igg阳性表明了什么
桂附地黄丸是补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2025-09-14
枸杞和六味地黄丸能一起吃吗
2025-08-16
感冒灵颗粒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吗
2025-08-09
喝了感冒清热颗粒能喝酒吗
2025-07-18
六味地黄丸对治疗早泄有帮助吗
2025-07-03
痔疮患者频繁便意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痔疮通常由久坐久站、便秘腹泻、静脉曲张、妊娠压迫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建议每日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保持充足饮水。
每日2-3次温水坐浴能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痔疮水肿和疼痛。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
痔疮膏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可局部消炎止痛,口服地奥司明片能改善静脉回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反复发作的严重痔疮,可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或传统外剥内扎术。手术方式需根据痔疮分型决定。
避免久坐久站,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后注意清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应及时就医检查。
脱敏治疗一般需要3-5年,实际时间受到过敏原种类、治疗方案、个体反应、治疗依从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花粉或尘螨等单一过敏原的脱敏周期通常较短,多重过敏或食物过敏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周期常为3年,皮下注射疗法可能需要持续5年,需根据免疫应答调整疗程。
儿童免疫系统可塑性较强可能缩短疗程,成人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时往往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规律用药和定期复诊有助于缩短疗程,中断治疗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需要重新计算治疗周期。
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血清特异性IgG4水平变化,配合环境过敏原回避可提升疗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调整方案。
新生儿做脑CT检查通常不会造成明显危害,但需严格评估必要性。主要影响因素有辐射剂量控制、检查适应症明确、防护措施到位、临床替代方案可行性。
现代低剂量CT技术可将辐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单次检查对新生儿影响极小。
仅用于排查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危急情况,非必要不检查。
检查时会对甲状腺、性腺等敏感部位进行铅屏蔽防护,减少散射辐射。
优先考虑无辐射的超声或磁共振检查,仅在急诊等特殊情况下选择CT。
建议家长配合医生决策,检查后注意观察喂养及睡眠情况,避免短期内重复检查。
小孩小腿肚子酸胀可能由生长痛、运动过度、缺钙、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调整活动量、补钙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
儿童快速生长期可能出现夜间下肢肌肉酸痛,建议家长用热毛巾敷10分钟并轻柔按摩,无须用药,通常随年龄增长自行缓解。
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导致酸胀,家长需控制孩子每日运动时间在60分钟内,运动后指导进行腿部拉伸,症状持续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低钙血症可能引起肌肉痉挛,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表现为夜间哭闹伴多汗。家长需遵医嘱补充碳酸钙D3颗粒,配合食用牛奶、虾皮等富钙食物。
可能与先天性静脉瓣功能不全或血栓形成有关,表现为晨轻暮重的持续性胀痛。需就医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后可穿戴医用弹力袜或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循环。
日常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睡前抬高下肢15度,若伴随红肿发热需立即排查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
唐氏综合征筛查临界风险通常不严重,但需进一步检查确认。临界风险表明胎儿患病概率介于低风险与高风险之间,可能受孕妇年龄、检测误差、胎盘因素等影响。
35岁以上高龄孕妇出现临界风险概率较高,建议通过无创DNA产前检测或羊水穿刺明确诊断。
血清学筛查存在一定假阳性率,临界结果可能与检测时机、样本质量等技术因素相关。
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筛查指标异常,需结合超声检查评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等结构指标。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存在其他染色体异常,需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排除嵌合型唐氏综合征等特殊类型。
建议遵医嘱完成后续产前诊断,保持规律作息并补充叶酸,避免过度焦虑影响妊娠状态。
土方治疗哮喘多数情况下效果有限且缺乏科学依据。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规范治疗应以药物控制为主,辅以生活方式调整。
民间土方如生姜蜂蜜水、川贝蒸梨等可能暂时缓解部分症状,但无法替代抗炎药物对气道炎症的根本控制作用。
部分土方含刺激性成分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如艾灸烟雾、不明中草药粉末等可能加重气道高反应性。
依赖土方可能错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关键药物的早期干预时机,增加急性发作风险。
过敏体质患者使用土方可能出现新的致敏原,如蜂产品、花粉类成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建议哮喘患者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沙美特罗、孟鲁司特等规范药物,避免接触冷空气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情况。
新眼镜戴着头晕可能由镜片度数变化、镜架调整不当、双眼视功能异常、镜片材质适应期等原因引起。
新眼镜度数调整过大可能导致视物变形,大脑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屈光状态,通常1-2周症状会逐渐缓解,可遵医嘱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缓解视疲劳。
镜框鼻托位置过高压迫鼻梁,或镜腿夹力过强导致太阳穴胀痛,需由专业验光师调整镜架弧度,必要时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改善眼部干涩。
存在隐斜视或调节集合功能失调时,新镜片可能加重双眼协调负担,表现为头晕恶心,需进行视功能检查,可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保持眼表湿润。
首次佩戴防蓝光镜片或多焦点镜片时,色差和像差可能引发短暂眩晕,适应期通常不超过7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调节睫状肌痉挛。
建议每日分段佩戴新眼镜逐步适应,避免长时间用眼,若2周后症状未缓解需复查验光数据。
胃不消化呕吐可能由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胃炎、胃溃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压力、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治疗。
暴饮暴食或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会加重胃部负担,导致胃不消化呕吐。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长期焦虑紧张会影响胃肠功能,出现胃胀呕吐症状。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
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多潘立酮等药物。
胃溃疡可能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餐后腹痛、呕吐咖啡样物等。需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可使用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硫糖铝等药物。
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呕吐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一般不超过10毫摩尔每升,实际数值受饮食结构、运动量、胰岛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
高升糖指数食物如精制米面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建议选择全谷物、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
餐后适度活动可促进葡萄糖利用,缺乏运动可能使血糖维持较高水平。
胰岛素分泌延迟或不足时,餐后血糖容易超标,常见于糖尿病前期人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胰腺炎等疾病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餐后血糖异常升高。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若多次检测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
小脑出血通常由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抗凝药物使用过量、淀粉样血管病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小脑动脉硬化破裂,表现为突发头痛和共济失调。治疗需紧急降压,可选用甘露醇、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药物控制颅内压。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引发出血,常伴随眩晕和眼球震颤。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止血。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引发出血倾向。需立即停用抗凝剂并静脉注射维生素K,严重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老年患者脑动脉壁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表现为反复出血。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
小脑出血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应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