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传染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登革出血热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儿童长腱鞘囊肿的危害通常不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腱鞘囊肿可能与关节或肌腱过度使用、轻微外伤等因素有关,若囊肿体积较小且无压迫症状,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儿童腱鞘囊肿多为良性囊性肿物,好发于手腕、手指等关节附近。囊肿生长缓慢,触诊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且有弹性。部分患儿可能因囊肿压迫神经或肌腱出现局部酸胀感,但疼痛程度较轻,日常活动受限不明显。体积较小的囊肿有概率自行消退,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吸收。
少数情况下,若囊肿持续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麻木、刺痛或关节活动障碍。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需警惕化脓性腱鞘炎风险。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或影响功能的囊肿,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但儿童术后复发概率略高于成人。
建议家长避免让患处关节过度负重,减少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玩手机等。观察囊肿变化情况,若发现体积快速增长、皮肤发红或影响关节屈伸,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可鼓励儿童进行握力球等温和手部锻炼,维持肌腱滑动性。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脑胀眼睛模糊可通过调整姿势、热敷理疗、药物治疗、颈椎牵引、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颈椎病通常由长期劳损、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颈椎不稳、椎动脉受压等原因引起。
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同一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设备,每隔30分钟活动颈部。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睡眠时避免颈部悬空。日常可做米字操等轻柔颈部运动,增强肌肉稳定性。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颈后部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中医推拿需选择正规机构,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
遵医嘱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紧张,血塞通分散片改善椎动脉供血,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出现剧烈眩晕时可短期服用倍他司汀片,但需警惕药物嗜睡副作用。所有药物均须排除禁忌证后使用。
在医院采用枕颌带牵引,重量从3公斤逐步增加,每次15分钟。家庭可用充气颈托辅助牵引,但须避免过度拉伸。牵引后可能出现短暂不适,需卧床休息观察反应。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严重神经压迫时,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需佩戴颈托保护,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手术风险包括喉返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动作,乘车时佩戴颈枕保护。饮食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适量食用天麻炖鱼头等食疗方。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手脚麻木时,需及时进行颈椎MRI检查。冬季注意颈部保暖,游泳锻炼可选择蛙泳姿势减轻颈椎负担。
鼻腔血管瘤多数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会严重,但若瘤体增大或反复出血可能影响健康。鼻腔血管瘤通常由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塞、反复鼻出血等症状。
鼻腔血管瘤体积较小时,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仅在做鼻部检查时偶然发现。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若血管瘤位于鼻中隔等易受刺激部位,可能出现间歇性少量鼻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或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银烧灼处理。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抠鼻等机械刺激,减少出血风险。
当血管瘤体积较大或生长迅速时,可能导致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甚至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头痛。部分病例会出现突发性大量鼻出血,需急诊填塞止血。对于影响呼吸功能或反复出血的血管瘤,医生可能建议行鼻内镜下切除术、激光治疗或硬化剂注射。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血管瘤短期内增大,需加强监测。
建议出现反复鼻出血或持续鼻塞症状时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性物质。若确诊为血管瘤,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瘤体变化情况。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见于长期紫外线暴露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面部珍珠样结节、溃疡或色素沉着斑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和冷冻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是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局限性病灶。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传统切除或莫氏显微手术,后者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术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出血或感染,需定期换药并避免抓挠伤口。对于面积较大的缺损,可能需要进行皮瓣修复或植皮手术。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老年患者或特殊部位肿瘤,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DNA。治疗过程需要分次进行,可能出现皮肤红肿、脱屑等放射性皮炎反应。治疗期间需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放射治疗对深部浸润型肿瘤效果有限,可能引起远期皮肤萎缩和色素改变。
光动力治疗通过局部应用光敏剂后照射特定波长光线,产生单态氧杀伤肿瘤细胞。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浅型和多发性基底细胞癌,治疗创伤小且美容效果好。治疗后会出现暂时性红肿和结痂,需严格避光2-3天。光动力治疗可能需要多次重复,对结节型和浸润型肿瘤清除率较低。
对于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可选用咪喹莫特乳膏或5-氟尿嘧啶软膏进行局部治疗。药物通过刺激局部免疫反应或干扰癌细胞DNA合成发挥作用,使用时可能出现皮肤刺激、糜烂等反应。治疗周期通常需要4-6周,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药物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存在一定复发概率。
冷冻治疗利用液氮极低温破坏肿瘤组织,适用于小而表浅的病灶。治疗时会有短暂刺痛感,术后形成水疱和结痂,2-3周后愈合可能遗留轻度色素减退。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难以控制冷冻深度,对边界不清的肿瘤效果不佳。冷冻治疗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日常需加强防晒,使用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并佩戴宽檐帽。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皮肤修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和专科随访。发现原有皮损增大、出血或新发皮疹应及时就医,治疗后第一年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保持良好的皮肤护理习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搔抓或摩擦治疗部位。
胰瘘的症状主要有腹痛、发热、引流液异常、体重下降、感染征象等。胰瘘是指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异常通道漏出到腹腔或其他部位,通常与胰腺手术、外伤或胰腺炎等因素有关。
胰瘘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能向背部放射。腹痛可能与胰液刺激腹膜或局部组织炎症有关。患者可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液分泌,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胰瘘患者可能出现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多因胰液外漏导致腹腔感染或脓肿形成所致。患者可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行充分引流。
胰瘘患者手术切口或引流管处可见大量清亮或浑浊液体渗出,引流液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引流液可能呈无色透明、乳白色或血性。每日引流量可超过50毫升,持续超过3周。治疗需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胰瘘患者由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可能出现明显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胰液外漏导致消化酶丢失,影响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吸收。患者可表现为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治疗需加强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补充胰酶肠溶胶囊等消化酶制剂。
胰瘘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症状,如切口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寒战高热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感染多由肠源性细菌经瘘道侵入所致。治疗需充分引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强效抗生素。
胰瘘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饮食宜选择低脂、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引流管脱出。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等指标。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