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牙龈萎缩患者多数情况下可以种牙,但需评估牙槽骨条件、萎缩程度、全身健康状况和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
1、牙槽骨条件:牙槽骨高度和密度不足时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否则种植体难以稳固。常见于长期缺牙或严重牙周炎患者。
2、萎缩程度:轻度萎缩可通过软组织移植改善牙龈形态,中重度萎缩可能需结合引导骨再生术。萎缩超过种植体长度三分之一时风险较高。
3、全身因素:未控制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会影响骨结合,需先治疗基础疾病。吸烟者种植失败概率较常人高。
4、口腔维护:口腔卫生差者种植后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需先进行牙周治疗并建立有效清洁习惯。夜间磨牙症患者需佩戴咬合垫。
建议种植前进行CBCT检查评估骨量,术后定期复查并配合使用冲牙器、牙缝刷等清洁工具,避免咀嚼过硬食物。
牙齿矫正不建议间隔一个月复诊,正畸治疗通常需要每3-6周复诊一次,复诊间隔主要与矫正器类型、牙齿移动阶段、个体骨改建速度等因素有关。
1、矫正器类型固定托槽矫正需4-6周调整弓丝,隐形矫正可延长至6-8周复诊,自锁托槽间隔时间略长于传统托槽。
2、牙齿移动阶段初始排齐期需4周复诊,精细调整期可延长至6周,保持期每3个月复诊即可。
3、骨改建差异青少年骨代谢快需4周复诊,成人可延长1-2周,牙周病患者需缩短复诊周期。
4、特殊状况出现托槽脱落、钢丝扎嘴等突发情况须立即就诊,避免影响矫正进度。
建议严格遵循正畸医师制定的复诊计划,擅自延长间隔可能导致牙齿失控移动或延长总疗程,日常需做好口腔清洁与矫治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