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体外碎石后第二天结石排出较少可能与碎石效率、结石位置、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增加饮水量、适度运动、药物辅助及复查监测等方式促进排石。
1、碎石效率碎石能量不足或结石质地较硬可能导致碎石颗粒较大,难以快速排出。建议复查超声评估碎石效果,必要时二次碎石。
2、结石位置肾下盏结石因重力作用排出较慢,需配合体位引流(如倒立动作)。输尿管狭窄段结石可能卡顿,需药物扩张输尿管。
3、个体差异代谢速度慢或既往有泌尿系统手术史者排石周期延长。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松弛平滑肌。
4、术后护理饮水量不足或卧床时间长会影响排石速度。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并配合跳绳、爬楼梯等跳跃性运动。
术后一周内建议保持高水量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发热、持续腰痛需及时复诊评估是否存在梗阻感染。
肾结石通常建议在结石直径超过5毫米或引起梗阻、感染时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具体时机需结合结石位置、肾功能状态、患者症状等因素评估。
1、结石大小直径5-10毫米的结石是碎石治疗最佳适应症,过小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过大的结石需联合其他治疗。
2、梗阻情况出现肾积水或输尿管完全梗阻时需立即碎石,避免肾功能损害。可能伴随腰部剧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3、感染风险合并尿路感染的结石需先控制感染再碎石,否则可能引发脓毒血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
4、肾功能状态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评估,必要时先置入输尿管支架改善肾功能后再行碎石治疗。
碎石前后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排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