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肾结石1.0×0.6厘米通常建议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排石、体外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
1、药物排石:适用于结石小于0.6厘米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2、体外碎石:1.0×0.6厘米结石的首选方案,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可能与结石成分、位置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痛、血尿等症状。
3、输尿管镜取石: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通过尿道置入内镜直接取出或粉碎结石,可能与结石嵌顿时间、输尿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4、经皮肾镜取石:适用于较大或复杂肾结石,建立皮肤至肾脏的通道进行碎石取石,可能与结石负荷、肾盂解剖异常等因素有关。
治疗期间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度跳跃运动帮助排石,定期复查结石排出情况。
小孩睾丸大小不一样可能由生理性差异、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肿瘤等原因引起,需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明确诊断。
1、生理性差异儿童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不对称,通常无伴随症状,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定期观察生长变化。
2、鞘膜积液鞘状突未闭合导致液体积聚,可能与腹腔压力增高有关,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大。轻度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鞘膜翻转术治疗。
3、腹股沟斜疝肠管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可能与哭闹、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有关,表现为可复性包块。家长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避免嵌顿风险。
4、睾丸肿瘤儿童罕见但需警惕,可能与隐睾病史有关,表现为睾丸质地硬、增长迅速。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确诊,多数需手术切除。
建议家长避免自行按压肿块,记录睾丸变化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发现异常及时至小儿外科或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