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什么是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假性近视是睫状肌痉挛导致的暂时性视力模糊,真性近视是眼轴变长或角膜曲率异常引起的永久性屈光不正。两者可通过散瞳验光鉴别,假性近视在睫状肌麻痹后视力可恢复,真性近视则需佩戴矫正眼镜或手术干预。

1、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主要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引发调节痉挛,表现为暂时性远视力下降。常见于儿童青少年用眼过度后,可能伴随眼干、视疲劳等症状。通过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遵医嘱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睫状肌麻痹剂,多数患者视力可恢复正常。家长需监督孩子保持用眼距离,每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

2、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是眼球前后径增长或角膜曲率过陡导致的屈光不正,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前。可能与遗传因素、户外活动不足、光照强度低等有关,表现为持续性远视力模糊。需通过医学验光确认,常用矫正方式包括框架眼镜(如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成年患者可考虑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日常需避免揉眼、过度用眼等加重近视的行为。

3、鉴别诊断

散瞳验光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使用环喷托酯滴眼液等药物麻痹睫状肌后,假性近视者屈光度数降低或消失,真性近视者度数不变。儿童首次验光建议必须散瞳,避免误诊。眼科医生还会结合角膜地形图、眼轴长度测量等检查综合判断。

4、防控措施

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有助于预防近视发生发展。保持读写距离30厘米以上,使用双面光源避免眩光。假性近视阶段及时干预可避免转为真性近视,已确诊真性近视者需每半年复查,控制度数增长。可遵医嘱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辅助防控。

5、并发症管理

高度真性近视可能引发视网膜裂孔、青光眼等病变,需定期检查眼底。若出现闪光感、视野缺损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高度近视孕妇分娩前需进行眼底评估。营养方面可适量补充叶黄素酯、维生素A等视觉营养素。

无论假性或真性近视,均需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假性近视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后可能逆转,真性近视需科学矫正避免快速发展。家长应每3-6个月带孩子检查视力,学校课桌椅高度需符合身高要求,读写时保持"一拳一尺一寸"姿势。夜间睡眠环境光线不宜过亮,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有助于睫状肌放松。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彩超消化系肝功能异常严重吗

彩超显示消化系肝功能异常需根据具体指标判断严重程度,轻者可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重者需及时就医治疗。肝功能异常常见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药物损伤等,需针对性处理。肝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脂肪肝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增加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药物损伤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胡萝卜、蓝莓,避免酒精和高糖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对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或指标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检查如肝脏穿刺活检,排除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需结合病因、症状和检查结果,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并发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肝脏健康。肝功能异常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