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肾结石放置导管通常采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肾造瘘术,具体方式根据结石位置和患者情况决定,主要方法有经尿道逆行置入、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入。
1、逆行置入:通过膀胱镜经尿道进入输尿管,在X光引导下将双J管一端置于肾脏、一端留置膀胱,适用于多数输尿管结石梗阻。
2、肾造瘘置入:在超声定位下经腰部皮肤穿刺肾脏,建立通道后放置肾造瘘管引流尿液,多用于严重肾积水或逆行置管失败者。
3、术中置管:碎石手术中同步放置支架管,既可预防术后水肿梗阻,又能促进结石碎片排出,常见于经皮肾镜取石术。
4、儿童置管:需在全麻下选择更细软的支架管,术后家长需观察排尿异常或发热,按医嘱定期复查避免管体钙盐沉积。
置管后应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导管移位,出现血尿加重或腰痛需立即就医复查。
肾结石碎石治疗多数情况下无需住院,具体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并发症风险等因素决定,主要治疗方式有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等。
1、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门诊即可完成,术后观察数小时无异常可离院。
2、输尿管镜碎石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通常采用日间手术模式,麻醉清醒后经评估可当日回家,但需复查输尿管支架情况。
3、经皮肾镜碎石处理复杂肾结石需住院1-3天,因需建立经皮肾通道,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需术后监测。
4、特殊情况处理合并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孤立肾等高风险患者,无论采用何种碎石方式均建议住院观察。
术后应增加饮水量每日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遵医嘱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排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