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传染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肠炎
慢性肠炎可能导致四肢乏力,常见原因包括营养吸收障碍、电解质紊乱、炎症反应扩散及继发贫血。乏力通常由肠道功能异常引发全身性影响。
慢性肠炎损伤肠道黏膜,影响脂肪、蛋...
慢性肠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中药治疗,常用方案包括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乌梅丸等中成药,需结合证型辨证施治。
适用于脾虚泄泻型慢性肠炎,含黄芪、党参等成分,...
解痉止痛可使用山莨菪碱、间苯三酚、颠茄片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因选择。
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适用于胃肠痉挛、胆绞痛,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肠炎可能引起便血,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可遵...
慢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黏液便、体重下降等,病情发展可能从轻度不适逐渐进展为严重营养不良。
慢性肠炎患者常出现间歇性脐周或下腹部隐痛,进食后可能加重,可能与肠道黏...
肠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蒙脱石散通过吸附肠道病原体缓解腹泻,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可...
肠炎与肠癌的症状区别主要体现在腹痛性质、排便异常、全身症状和病程进展四个方面,肠炎多为急性发作伴腹泻发热,肠癌则表现为慢性隐匿性便血和体重下降。
肠炎腹痛多为阵发性绞...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通常由放射线损伤肠道黏膜、肠道菌群失衡、血管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引起。
选择低渣、低纤...
慢性肠炎需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可通过症状评估与肠镜检查排除。
慢性肠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需结合病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慢性肠炎的核心治疗目标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轻中度活动期可遵医嘱使用...
首页上一页12345 ... 7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人格缺陷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感调节障碍、认知扭曲、人际关系困难、行为模式僵化及自我认同混乱等方面。人格缺陷可能与遗传因素、童年创伤、不良教养方式、社会压力及神经生物学异常有关,常伴随焦虑、抑郁、社交回避等症状。建议通过心理评估明确具体类型,并尽早接受专业心理干预。
情感调节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剧烈或情感麻木,难以适应环境变化。部分个体易出现突发愤怒或过度悲伤,可能与杏仁核过度激活有关。这类人群常因情绪失控导致人际冲突,可通过辩证行为疗法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必要时联合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稳定情绪。
认知扭曲包括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过度泛化等模式,影响对现实的客观判断。例如偏执型人格缺陷者常存在被害妄想,边缘型人格者易产生自我贬低认知。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自动负性思维,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可缓解伴随的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困难体现在过度依赖或疏离两种极端,缺乏健康的边界感。回避型人格者因害怕否定而逃避社交,表演型人格者则通过夸张行为获取关注。团体心理治疗可改善社交技能,针对社交恐惧可短期使用劳拉西泮片缓解急性焦虑。
行为模式僵化表现为重复使用无效的应对策略,如强迫型人格的过度控制行为。这类适应不良行为多与童年习得的防御机制相关,需通过长期心理治疗打破恶性循环。合并冲动控制障碍时可考虑喹硫平片辅助治疗。
自我认同混乱常见于边缘型人格缺陷,表现为自我形象、价值观的持续不稳定。个体可能频繁更换职业目标或人际关系,深层源于早期客体关系创伤。基于心智化的治疗能促进身份整合,严重者可联合使用阿立哌唑口崩片调节自我认知。
建议存在人格缺陷特征的个体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家庭成员需学习非批判性沟通技巧,配合心理咨询师建立稳定的支持系统。若出现自伤自杀倾向应立即联系精神科医生,早期系统干预能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日常可练习正念冥想帮助情绪稳定,但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
胎儿双肾盂稍扩张通常是指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侧肾盂轻度增宽,可能由生理性尿液滞留或病理性尿路梗阻引起。主要有生理性扩张、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等原因。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尿液产生增多或排尿间隔延长,导致肾盂轻度扩张。这种情况多为一过性,随着胎儿生长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干预。超声监测显示肾盂前后径通常在5-10毫米之间,不伴随其他泌尿系统异常。
可能与输尿管局部发育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管腔局限性狭窄。超声可见肾盂扩张合并输尿管上段增宽,可能伴有同侧肾脏实质变薄。出生后需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或核素扫描确诊,轻度狭窄可采用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治疗。
由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发育缺陷导致尿液反流,可能引起反复肾盂扩张。超声检查可见动态变化的肾盂宽度,可能合并膀胱壁增厚。确诊需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中重度反流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行输尿管再植术。
男性胎儿尿道内异常膜状结构导致的下尿路梗阻,超声表现为双侧肾盂扩张伴膀胱壁增厚、羊水过少。出生后需紧急行膀胱镜下瓣膜切除术,严重者可能遗留肾功能损害,需长期监测尿流动力学指标。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的机械性梗阻,超声显示肾盂扩张而输尿管不扩张。产后可通过利尿性肾图确诊,重度梗阻需行肾盂成形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超声。
发现胎儿双肾盂扩张应每2-4周复查超声监测变化,出生后48小时内完成新生儿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哺乳期母亲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定期随访至学龄前,观察排尿情况并监测尿常规,出现发热、排尿哭闹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多数轻度扩张胎儿预后良好,但需排除潜在的结构异常。
痛风的疼痛表现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疼痛、间歇期疼痛和慢性痛风石性疼痛三种类型。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沉积引发的炎症反应,不同阶段的疼痛特征与病理机制存在差异。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程度可达10分(视觉模拟评分)。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皮肤紧绷发亮,可能伴随低热和全身不适。疼痛多在夜间发作,24小时内达到高峰,通常持续3-10天可自行缓解。该阶段与尿酸钠结晶触发中性粒细胞浸润相关,需使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抗炎药物控制症状。
两次急性发作之间的无症状阶段称为间歇期,此时关节无显著疼痛,但血尿酸水平仍可能超过420μmol/L。部分患者会感到受累关节轻微酸胀或僵硬感,尤其在寒冷、疲劳时明显。此阶段需持续服用苯溴马隆片等降尿酸药物,避免高嘌呤饮食,防止急性发作。
长期未规范治疗者可发展为慢性期,尿酸钠结晶在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导致持续性钝痛或压痛。常见于耳廓、手指、肘部等部位,关节逐渐变形并伴随功能障碍。X线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严重者需手术清除痛风石。该阶段疼痛与晶体沉积造成的机械压迫和慢性炎症有关,需联合使用非布司他片等降尿酸药与镇痛药物。
痛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避免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慢性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建议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将数值控制在300-360μmol/L范围。出现关节疼痛加重或痛风石破溃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病情进展。
肾阴虚可能会引起早泄。肾阴虚是中医术语,指肾脏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功能,表现为早泄、遗精等症状。
肾阴虚导致早泄的机制与体内阴阳失衡有关。阴液不足时,虚火扰动精室,使精关不固,出现提前射精现象。这类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典型阴虚症状。从中医辨证角度,肾阴虚型早泄需与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等其他证型相鉴别,其治疗重点在于滋补肾阴、清降虚火。
但早泄的成因复杂,除肾阴虚外,还可能涉及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或器质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阴茎神经过度敏感或血清素神经递质紊乱等生理问题。临床需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判断。
建议存在早泄症状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判断。中医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滋补肾阴类方剂,配合针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日常需节制房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适量食用黑芝麻、山药等滋阴食材。若伴有明显焦虑或器质性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心理干预或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