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肾结石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体格检查等方式诊断,具体方法需根据医生评估选择。
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或CT扫描能直观显示结石位置和大小,超声适合孕妇等特殊人群,CT是诊断的金标准。
2、尿液检查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或结晶,24小时尿检能分析尿液成分异常,帮助判断结石成因。
3、血液检查血钙、尿酸等指标检测有助于发现代谢异常,肾功能检查可评估结石是否导致肾脏损伤。
4、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叩击肾区检查压痛,结合病史询问初步判断,但需配合其他检查确诊。
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检查前需保持正常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
频繁导尿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尿道损伤、前列腺炎或肾盂肾炎等疾病,可通过调整导尿频率、加强局部清洁、药物治疗及感染控制等方式缓解。
1、调整导尿频率减少导尿次数至每日不超过4次,避免导管反复刺激尿道黏膜。采用间歇导尿替代留置导尿,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2、加强局部清洁每次导尿前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会阴部,导尿操作需严格无菌。选择硅胶材质导尿管减少组织摩擦损伤。
3、药物治疗存在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解症状。
4、感染控制出现发热或血尿需排查肾盂肾炎,进行尿培养后静脉输注抗生素。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若腰痛持续或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尿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