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什么容易误诊为水痘

|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容易误诊为水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容易误诊为水痘的疾病主要有手足口病、丘疹性荨麻疹、单纯疱疹、脓疱疮、药物疹等。这些疾病在发病初期可能出现类似水痘的红色丘疹或水疱,需通过专业检查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皮疹多集中在手掌、足底和口腔黏膜,水疱较小且质地较硬,可能伴随发热、食欲不振。与水痘不同,手足口病皮疹较少累及躯干。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家长需注意患儿隔离与口腔清洁。

2.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多因蚊虫叮咬或过敏导致,表现为群集分布的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但无全身症状。皮疹瘙痒明显但无传染性,与水痘的向心性分布特征不同。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

3.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常引起口周簇集性小水疱,2型感染多见于生殖器部位。水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可能反复发作,但不会全身播散。需与水痘的全身性皮疹鉴别,治疗可选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软膏等局部抗病毒药物。

4. 脓疱疮

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脓性水疱伴蜜黄色结痂,好发于口鼻周围。与水痘透明清亮疱液不同,具有接触传染性但无呼吸道传播风险。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5. 药物疹

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麻疹样或水疱样皮疹,常见于抗生素、抗癫痫药使用后。皮疹分布对称且与用药时间相关,无水痘的阶段性出疹特点。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或苯海拉明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出现疑似水痘皮疹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密切接触者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流行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发烧不吃药怎么办

儿童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保持休息、观察病情等方式缓解。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刺激皮肤。可配合退热贴敷于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测量肛温或耳温,比腋温更准确。家长需注意擦拭时避开胸前区及足底,防止寒战加重。

2、调整饮食

准备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苹果泥等,避免油腻及高蛋白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南瓜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西蓝花胡萝卜泥可补充维生素。若儿童拒食,无须强迫进食,但需保证每2小时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

3、补充水分

每15-20分钟给予5-10毫升温开水,24小时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可适当饮用稀释的鲜榨果汁(1:3比例),避免含糖饮料。观察小便颜色及次数,若4小时无排尿或尿液深黄,家长需警惕脱水可能。

4、保持休息

维持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50%-60%,衣着选择纯棉单层。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包裹,发热期睡眠时间应比平日增加1-2小时。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曲线,夜间也需保持监测。

5、观察病情

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抽搐、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伴随症状。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体温反复超过40摄氏度,或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儿童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无论体温高低均需急诊处理。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可准备新鲜百合粥、芦根竹蔗水等食疗方辅助退热。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不宜沐浴,衣着应随体温变化及时增减。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并持续观察1周有无病情反复。家长需学习正确使用耳温枪及记录体温的方法,避免过度依赖退热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