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夜间牙痛可能由龋齿、牙髓炎、牙周脓肿、三叉神经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冷敷、药物镇痛、根管治疗、神经阻滞等方式缓解。
1、龋齿牙齿龋坏导致牙本质暴露,夜间卧位时髓腔压力增大刺激神经。表现为冷热刺激痛,偶发夜间自发痛。浅龋可通过填充治疗,深龋需根管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甲硝唑等药物。
2、牙髓炎龋齿未及时治疗引发牙髓感染,夜间体位变化加重充血。典型症状为阵发性跳痛,疼痛向耳颞部放射。需进行开髓引流或根管治疗,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钠、头孢克肟等药物。
3、牙周脓肿牙周袋内细菌繁殖形成脓腔,夜间血流缓慢致痛觉敏感。伴随牙龈红肿、牙齿松动。需脓肿切开引流,配合龈下刮治。可选用阿莫西林、奥硝唑、替硝唑等抗生素。
4、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神经引发放电,夜间安静环境痛觉更明显。表现为电击样剧痛,触碰面部可诱发。需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或射频治疗,药物可选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避免夜间进食甜食,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面部肿胀需立即就诊口腔科。
拔牙后两年未镶牙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咀嚼功能下降、牙槽骨萎缩等问题。
1、邻牙倾斜:缺牙区两侧牙齿会向空隙倾斜,导致牙缝变大易嵌塞食物,可能引发龋齿或牙周病。建议及时修复缺牙间隙。
2、对颌牙伸长:缺失牙对应的上颌或下颌牙齿会逐渐向下生长,造成咬合紊乱。需通过正畸或修复治疗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3、咀嚼功能下降: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为关节弹响或疼痛。应尽早进行义齿修复改善咀嚼效率。
4、牙槽骨萎缩:缺牙区颌骨缺乏生理刺激会逐渐吸收变薄,增加后期种植牙难度。骨量不足时可能需先进行植骨手术。
建议尽快到口腔修复科就诊,根据牙槽骨条件选择活动义齿、固定桥或种植牙等修复方式,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