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肾结石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方式排出。结石直径小于5毫米时多能自行排出,较大结石需医疗干预。
1、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稀释尿液,促进小于5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建议家长监督儿童分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不适。
2、药物溶石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可碱化尿液溶解尿酸结石,坦索罗辛能扩张输尿管。使用碳酸氢钠片时需监测尿pH值,家长需注意儿童服药后是否出现腹胀等反应。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5-20毫米的肾盂结石,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粉碎。术后可能出现血尿,需配合排石药物辅助残余碎片排出。
4、输尿管镜取石针对嵌顿性输尿管结石,采用钬激光粉碎后取出。可能与输尿管狭窄或畸形有关,表现为剧烈腰痛伴血尿,术后需留置双J管2-4周。
结石排出期间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等食物,适度跳跃运动有助于促进小结石移动。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立即就医。
体外碎石一般适用于直径5毫米至20毫米的泌尿系结石,实际适用性受到结石位置、成分、患者肾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尿路梗阻等因素影响。
1、结石大小直径5毫米以下结石多可自行排出,通常无须碎石;超过20毫米的结石可能需分次碎石或联合其他治疗。
2、结石位置肾盂和上段输尿管结石更适合体外碎石,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因肠道气体干扰可能影响定位效果。
3、结石成分尿酸结石和磷酸镁铵结石易被震碎,一水草酸钙结石或胱氨酸结石可能需更高能量冲击波。
4、禁忌情况孕妇、凝血功能障碍、未控制的尿路感染或严重肥胖患者不适合该治疗,需选择替代方案。
治疗前需完善超声、CT等检查评估结石特性,术后应多饮水并配合药物排石,定期复查结石清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