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肾区疼痛可能由肾结石、肾盂肾炎、肾囊肿或肌肉劳损引起,快速缓解疼痛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调整体位及就医治疗实现。
1、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适用于轻度劳损或结石引发的钝痛。
2、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胶囊或曲马多片等镇痛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快速缓解中重度疼痛,但需排除急腹症后方可使用。
3、调整体位: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肾脏被膜牵张,肾结石患者可尝试跳跃动作促进小结石移位,急性感染期需绝对卧床减少脏器震动。
4、就医治疗:若疼痛伴随血尿、发热或呕吐,需急诊排除肾绞痛、肾脓肿等急症,必要时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
疼痛缓解后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复查泌尿系超声明确病因。
输尿管一般能排出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实际排出能力与结石形状、输尿管生理结构、尿液冲刷力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1、结石大小:直径小于4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概率较高,4-6毫米结石可能需药物辅助,超过6毫米结石易造成梗阻。
2、结石形状:光滑圆形结石更易通过输尿管生理狭窄处,不规则或带棱角结石可能卡顿在输尿管三个生理性狭窄部位。
3、输尿管条件:输尿管存在先天狭窄、既往手术史或炎症粘连时,结石通过难度增加,正常输尿管直径约2-3毫米但具有扩张能力。
4、尿液动力:充足饮水量形成的尿流可帮助推动结石,每日尿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提高结石排出概率。
出现肾绞痛或血尿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或山莨菪碱等药物,超过6周未排出的结石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