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便秘的穴位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肛肠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治疗便秘可通过按摩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穴、大肠俞穴、上巨虚穴等穴位缓解症状。便秘多与胃肠功能紊乱、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穴位刺激能促进肠道蠕动,但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腹痛,对气滞型便秘效果显著。按摩时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3-5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胃肠实热型便秘可搭配服用麻仁润肠丸,脾虚气弱型建议配合补中益气颗粒。
支沟穴在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属手少阳三焦经。刺激此穴可通调三焦气机,特别适合习惯性便秘患者。按压时配合深呼吸,每日重复进行5-8分钟。若因阴虚肠燥引发便秘,可遵医嘱使用增液口服液,肝郁气滞者可考虑四磨汤口服液。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是强壮要穴。持续按压能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对老年性便秘尤为适用。建议晨起空腹时用艾条悬灸10分钟,配合适量饮用蜂蜜水。脾胃虚弱者可辅以参苓白术散,寒积便秘宜用附子理中丸。

大肠俞穴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位直接对应大肠功能,对顽固性便秘有调节作用。可采用点按结合拔罐疗法,每次留罐5-8分钟。湿热型便秘可搭配葛根芩连片,气滞血瘀型建议使用血府逐瘀胶囊。
上巨虚穴在犊鼻穴下6寸,属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刺激此穴能增强大肠传导功能,缓解排便费力症状。可用拇指关节持续点压至酸胀感,每日重复进行3次。伴有肛门坠胀者可配合补中益气丸,肠燥津亏者适用五仁润肠丸。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不动,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快走或腹部按摩。若便秘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穴位治疗需长期坚持,孕妇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操作前应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