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1、窦性心动过缓下壁心肌缺血可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率减慢。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需心电监护,严重时可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提升心率。
2、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肌供血不足易影响房室结功能,出现一度至三度传导阻滞。二度以上阻滞需临时起搏治疗,可静脉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
3、室性早搏心肌细胞缺血导致电活动异常,引发室性早搏。频发早搏需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
4、室性心动过速梗死区心肌电重构可能诱发室速,需立即电复律,并持续泵入胺碘酮预防复发,必要时行冠脉介入改善血供。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持续心电监测,避免情绪激动,恢复期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需要警惕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四种疾病,按病情严重程度从轻到重排列。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是主要病因,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重建血运。
2、心力衰竭:心肌大面积坏死导致泵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心功能。
3、心律失常:梗死区电活动异常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心电监护可发现异常波形,严重者需安装临时起搏器或除颤治疗。
4、心源性休克: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压骤降,表现为皮肤湿冷、意识模糊等,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患者出院后需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