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肾结石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方式治疗。肾结石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高盐高蛋白饮食、尿路感染、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建议选择柠檬水等碱性饮品,避免浓茶咖啡。
2、药物排石: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镇痛,坦索罗辛扩张输尿管,枸橼酸氢钾钠碱化尿液。药物排石可能伴随血尿、肾绞痛等症状。
3、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1-2厘米的肾盂结石,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粉碎。治疗后可能出现血尿、腰部淤青等短期并发症,需配合药物辅助排石。
4、经皮肾镜取石:针对复杂型结石或体外碎石失败病例,通过微创通道直接取出结石。术后需留置肾造瘘管,可能与出血、感染等风险有关。
建议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竹笋,适当补充低脂乳制品,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情况。
肾结石管通常放置在输尿管或肾盂内,主要用于引流尿液或辅助碎石排出,具体位置需根据结石大小、梗阻部位及手术方式决定。
1、输尿管支架双J管一端置于肾盂,另一端插入膀胱,适用于输尿管狭窄或碎石术后预防梗阻,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尿频、血尿等反应。
2、肾造瘘管经皮肤穿刺置入肾盂,用于严重肾积水或感染时的紧急引流,需定期冲洗维护,避免导管堵塞或移位。
3、输尿管镜置管通过尿道逆行植入的细导管,常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前的定位,术后短期内即可拔除,创伤较小。
4、特殊导管如球囊扩张导管用于合并输尿管狭窄时,金属网状支架用于恶性肿瘤压迫等情况,需个体化选择。
置管后需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导管位置,出现发热或严重血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