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结石发作引起的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热敷、调整体位、饮水排石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泌尿系统痉挛、继发感染、梗阻性积水等原因引起。
1. 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哌替啶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镇痛药物,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并缓解输尿管痉挛。
2. 局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腰部或下腹部,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带来的牵涉痛。
3. 调整体位采取膝盖微屈的侧卧位或胸膝卧位,降低结石对输尿管壁的机械刺激,部分患者疼痛可减轻。
4. 饮水排石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增加尿流冲刷作用,有助于小于6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但需避免在剧烈疼痛时大量饮水。
结石发作期间建议暂停剧烈运动,以低草酸饮食为主,若疼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伴随发热血尿需立即就医。
肾结石管通常放置在输尿管或肾盂内,主要用于引流尿液或辅助碎石排出,具体位置需根据结石大小、梗阻部位及手术方式决定。
1、输尿管支架双J管一端置于肾盂,另一端插入膀胱,适用于输尿管狭窄或碎石术后预防梗阻,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尿频、血尿等反应。
2、肾造瘘管经皮肤穿刺置入肾盂,用于严重肾积水或感染时的紧急引流,需定期冲洗维护,避免导管堵塞或移位。
3、输尿管镜置管通过尿道逆行植入的细导管,常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前的定位,术后短期内即可拔除,创伤较小。
4、特殊导管如球囊扩张导管用于合并输尿管狭窄时,金属网状支架用于恶性肿瘤压迫等情况,需个体化选择。
置管后需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确认导管位置,出现发热或严重血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