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牙龈瘘管可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牙龈瘘管通常由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牙周病、外伤感染等原因引起。
1、根管治疗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导致的瘘管需清除坏死组织并封闭根管,常用药物包括氢氧化钙糊剂、碘仿制剂、抗生素根管消毒剂。
2、手术切除顽固性瘘管需手术切除病灶,可能与慢性根尖肉芽肿、颌骨囊肿有关,常伴随咬合痛和牙龈肿胀。
3、药物治疗急性感染期可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炎症,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清洁。
4、日常护理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瘘管,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复发。
出现持续性瘘管渗液或面部肿胀时应及时就诊,治疗期间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患处。
下颌骨矫正手术通常需要3-6小时完成,实际时间受到麻醉方式、手术复杂程度、患者个体差异、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术前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骨骼畸形类型,设计截骨方案,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
2、麻醉诱导采用全身麻醉确保无痛,麻醉医师会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
3、截骨操作经口腔内切口暴露下颌骨,使用微型骨锯进行预定位置的截骨,调整骨块至理想位置。
4、固定缝合用钛板钛钉固定重组后的骨块,分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防止血肿形成。
术后需佩戴颌间牵引装置4-6周,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评估骨愈合情况,避免剧烈运动碰撞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