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肾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缬沙坦、泼尼松等药物,具体用药需根据病理类型及肾功能情况个体化选择。
1、利尿剂氢氯噻嗪适用于轻度水肿,通过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减轻水钠潴留,可能出现低钾血症等副作用。
2、降压药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蛋白尿并延缓肾功能恶化,禁用于妊娠期患者。
3、免疫抑制剂泼尼松用于免疫性肾炎,需监测血糖及骨密度,典型适应症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4、抗凝药低分子肝素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肾炎患者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严格遵循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肾性水肿通常最早出现在眼睑和面部,逐渐发展至下肢及全身,主要与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1、低蛋白血症肾脏病变导致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降低引发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入组织间隙。需补充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螺内酯、人血白蛋白等药物。
2、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排水排钠减少,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伴体重增加。需控制每日饮水量,监测尿量,可使用托拉塞米、氢氯噻嗪、布美他尼等利尿剂。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减退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液体在体内积聚。可能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有关,常伴血压升高。需治疗原发病,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缬沙坦、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
4、内分泌失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多见于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需低盐饮食,使用螺内酯、依普利酮、阿利吉仑等调节激素药物。
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出现呼吸困难或全身水肿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