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药物选择需综合考虑血糖控制、血压水平及并发症风险。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可降低血压并减少蛋白尿,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期间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2、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效降压且不影响糖代谢。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下肢水肿、头痛等。
3、利尿剂氢氯噻嗪适用于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需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氯沙坦具有肾脏保护作用,适用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需注意避免与补钾药物联用。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头晕、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复诊。
糖尿病患者就诊通常需挂内分泌科,其他相关科室包括普通内科、营养科、心血管内科。
1、内分泌科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内分泌科医生可提供血糖监测、胰岛素调节等专业诊疗,多数患者首选该科室。
2、普通内科基层医院若无内分泌专科,普通内科可进行基础血糖管理,适合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
3、营养科需饮食调控者可联合营养科,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帮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与体重。
4、心血管内科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时,需心血管内科协同治疗,监测血管病变风险。
初诊建议优先选择内分泌科,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就诊前保持正常饮食和用药以便准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