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尿结石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局部热敷、体位调整、大量饮水等方式快速缓解。尿结石疼痛通常由结石移动刺激尿路、尿路痉挛、继发感染、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1、药物镇痛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镇痛药物,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并缓解平滑肌痉挛。
2、局部热敷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腰部或下腹部,每次15分钟,通过扩张血管减轻输尿管痉挛,但合并感染时禁用。
3、体位调整采取结石侧朝上的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减少结石对尿道的压力,同时轻轻叩击疼痛部位帮助结石移位。
4、大量饮水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增加尿流冲刷作用,促进小于6毫米的结石排出,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水量。
疼痛缓解后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完善超声检查明确结石位置及大小,日常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肾结石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结石成分分析。
1、尿液检查通过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结晶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结石活动迹象。
2、血液检查血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可评估炎症程度及肾脏滤过功能,血钙、血尿酸等指标能辅助分析结石形成原因。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作为首选筛查手段,CT平扫能精确定位结石大小和位置,静脉尿路造影可显示尿路梗阻情况。
4、结石成分分析排出结石后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对制定预防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常见类型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结石。
确诊后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监测结石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