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耳部疼痛可能由中耳炎复发、耵聍栓塞、外耳道炎、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冲洗、抗生素治疗、镇痛处理、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中耳炎复发既往中耳炎未彻底治愈可能导致复发,表现为耳痛伴听力下降。需耳内镜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
2、耵聍栓塞耳垢堆积压迫耳道引发疼痛,可见褐色块状物堵塞。建议家长带孩子进行专业耳道冲洗,避免自行掏耳加重损伤。
3、外耳道炎游泳或挖耳导致细菌感染,伴随耳道红肿渗液。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红光理疗,家长应保持患儿耳部干燥。
4、鼓膜穿孔炎症或外伤致鼓膜缺损,出现剧烈耳痛及耳鸣。需颞骨CT评估损伤程度,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或贴补术修复。
急性期避免耳道进水,饮食宜清淡,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发热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
外耳道耵聍可通过物理清除、药物软化、器械取出、专业冲洗等方式治疗。外耳道耵聍通常由生理性分泌过多、外耳道狭窄、不当挖耳习惯、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
1、物理清除少量松软耵聍可用蘸取温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避免将耵聍推入深处。操作时需保持光线充足,动作轻柔。
2、药物软化硬结型耵聍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甘油制剂或过氧化氢溶液软化。药物可能与外耳道炎症或湿疹有关,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
3、器械取出耳科医生会使用耵聍钩或吸引器清除顽固耵聍。操作可能与外耳道解剖异常有关,常伴随耳痛、耳鸣症状。
4、专业冲洗医疗机构采用37℃生理盐水进行耳道冲洗,适用于药物软化后的块状耵聍。冲洗禁忌证包括鼓膜穿孔史或急性中耳炎。
避免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掏耳,定期耳科检查可预防耵聍栓塞。游泳或沐浴后及时擦干耳道,减少耵聍异常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