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肌梗死

心脏病频繁发作危险吗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病频繁发作危险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病频繁发作通常提示病情不稳定,存在较高危险性,需立即就医干预。心脏病发作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胸痛、气促、冷汗等症状。

心脏病频繁发作时,心肌持续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可能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反复发作会加速心力衰竭进程,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发作间隔缩短或症状加重往往预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需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评估血管堵塞程度。未及时治疗可能合并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部分患者发作频率虽高但症状较轻,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或血管痉挛有关。这类情况仍需警惕,轻微缺血也可能累积成大面积心肌梗死。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发作,更易被忽视。少数病例与应激性心肌病或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相关,需针对性排查。

建议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日常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发因素,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一周内发作超过3次或胸痛持续15分钟不缓解,须即刻呼叫急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怎么回事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方式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2、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可能阻塞冠状动脉血流,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出汗等症状。治疗包括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抗凝药物如肝素、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

3、血管痉挛

血管痉挛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暂时性狭窄,通常表现为阵发性胸痛、心悸等症状。治疗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4、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加重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活动后胸痛、乏力等症状。治疗包括减少体力活动、吸氧、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