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多发性肾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药物辅助排石等方式治疗。多发性肾结石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尿流动力学改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肾结石,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随尿液排出,治疗前需评估结石位置及肾功能,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肾绞痛。
2、经皮肾镜碎石针对较大或复杂结石,通过腰部穿刺建立通道进行激光或超声碎石,可能与解剖异常、既往手术史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腰部胀痛、发热等症状。
3、输尿管软镜碎石适用于肾盂及中上盏结石,通过自然腔道进入的微创手术,可能与尿路梗阻、异物存留有关,常见症状为镜下血尿和反复尿路感染。
4、药物辅助排石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可碱化尿液,坦索罗辛缓解输尿管痉挛,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消炎,需配合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残石排出。
碎石后应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每日尿量超过2000毫升,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建议每半年进行代谢评估。
躺在床上出现两侧肾区疼痛可能与腰肌劳损、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原因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1. 腰肌劳损长时间保持不良睡姿可能导致腰部肌肉紧张,表现为平卧时双侧酸痛,可通过热敷和调整睡姿缓解,无须药物干预。
2.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在体位改变时可能移动刺激肾盂,疼痛常向会阴放射,可能伴随血尿,需进行超声检查,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坦索罗辛、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
3. 肾盂肾炎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在卧位时疼痛加剧,多伴有发热和排尿异常,确诊需尿培养,治疗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碳酸氢钠等药物。
4. 多囊肾遗传性疾病导致肾脏囊肿增大压迫组织,卧位时压迫症状明显,可能伴随高血压,需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
建议记录疼痛发作规律,避免睡前过量饮水,若出现发热或血尿应立即就诊泌尿外科,完善尿常规及肾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