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直径0.7厘米的结石多数情况下难以自行排出。泌尿系结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大量饮水、药物辅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增加尿量,可能推动较小结石移动,适用于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
2、药物辅助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疼痛并促进结石排出。
3、体外碎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将结石分解成小于0.5厘米的碎片,适用于中上段输尿管结石,需配合体位排石。
4、内镜取石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手术直接取出结石,适用于嵌顿性结石或合并尿路感染的情况,术后需留置双J管。
建议根据结石位置、形状及肾功能状况选择治疗方案,突发剧烈腰痛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碎石后通常无须严格卧床休息,具体休息时间需根据碎石方式、结石位置、个体恢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1. 体外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一般建议短暂休息,可适当活动促进排石,但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2.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需卧床6-8小时观察排尿情况,若无血尿或腰痛加重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3. 经皮肾镜碎石:因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卧床24-48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液情况。
4. 特殊情况:若出现持续血尿、发热或严重腰痛,需延长卧床时间并及时复查。
恢复期间建议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避免憋尿及高草酸饮食,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