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输尿管结石碎石多数可以自行排出,排出概率与结石大小、位置、患者饮水量及泌尿系统功能有关,通常5毫米以下结石自然排出率较高。
1、结石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自然排出率可达80%以上,超过8毫米的结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碎石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出。
2、结石位置位于输尿管上段的结石排出时间较长,平均需2-3周;下段结石通常1周内可排出。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帮助扩张输尿管。
3、泌尿功能存在输尿管狭窄或先天畸形的患者排出效率较低。碎石后建议进行跳绳等适度跳跃运动,配合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缓解疼痛。
4、并发症风险持续2周未排出的结石可能引发肾积水或感染。必要时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术后可短期服用头孢克肟预防感染。
碎石后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排出情况,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草酸饮食,出现发热或剧烈腰痛应立即就医。
肾结石早期可能出现腰部隐痛、排尿异常、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症状发展通常从轻微不适逐渐加重。
1、腰部隐痛:结石移动刺激肾盂或输尿管时,表现为单侧腰部钝痛或酸胀感,疼痛可间歇性发作,活动后可能加重。
2、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常见于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排尿中断现象,与结石位置移动相关。
3、镜下血尿:结石摩擦尿路上皮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多数表现为肉眼不可见的镜下血尿,少数可见洗肉水样尿液。
4、消化系统症状:肾绞痛常伴随迷走神经反射,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
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出现持续腰痛或肉眼血尿应及时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