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输尿管结石大小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直径,常用方法有B超、CT平扫或静脉尿路造影,结石直径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1、B超测量超声检查可显示结石位置及最大径线,适用于孕妇等禁忌放射线人群,但受肠道气体干扰可能低估结石尺寸。
2、CT平扫螺旋CT是金标准,能精确测量三维径线并计算结石体积,同时可评估肾积水程度和输尿管壁水肿情况。
3、X线测量KUB平片适用于阳性结石,需结合侧位片排除盆腔静脉石干扰,测量时需考虑20%左右的放大率。
4、临床意义小于5毫米结石多可自行排出,5-10毫米需药物辅助,超过10毫米往往需要体外碎石或腔镜取石。
确诊输尿管结石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引发绞痛,定期复查监测结石移动情况。
肾内结石6毫米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排出。结石能否排出主要与结石位置、输尿管宽度、饮水量、运动量等因素有关。
1. 结石位置:位于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的结石排出概率较低,需结合体位调整促进排出;下段输尿管结石更易随尿液流动排出体外。
2. 输尿管宽度:正常成人输尿管直径约2-3毫米,但具有一定扩张性。6毫米结石可能通过生理性输尿管扩张排出,若存在先天狭窄则需医疗干预。
3. 饮水量:每日保持2000-3000毫升饮水量可增加尿流冲刷力,建议分次饮用温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
4. 运动量:适度跳跃运动如跳绳可借助重力作用促进结石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嵌顿引发肾绞痛。
建议每日观察尿液是否排出结石颗粒,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诊,必要时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