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11毫米输尿管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等方式治疗。结石体积较大时通常需要医疗干预,治疗方案需结合结石位置、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评估。
1、药物排石:适用于结石表面光滑且远端输尿管无狭窄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枸橼酸氢钾钠等药物缓解痉挛并促进排石。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颗粒,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可能与结石硬度、肥胖等因素有关,术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症状。
3、输尿管镜碎石: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直接粉碎结石,适用于中下段结石,可能与输尿管解剖异常有关,通常伴随尿频、镜下血尿等症状。
4、经皮肾镜碎石:通过背部穿刺建立通道粉碎结石,适用于复杂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术后需监测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期间需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排出情况,剧烈疼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
尿路结石碎石通常需要空腹,具体需根据碎石方式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麻醉要求、设备类型、结石位置及患者个体差异。
1、麻醉要求全身麻醉或镇静下进行的碎石术需严格空腹6-8小时,避免术中呕吐导致误吸。局部麻醉或无麻醉体外碎石可酌情放宽。
2、设备类型体外冲击波碎石多数不需空腹,但部分机型要求术前排空胃肠;经尿道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碎石需配合肠道准备。
3、结石位置肾盂或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可能涉及体位调整,空腹可减少胃肠内容物干扰。膀胱结石碎石通常对饮食无特殊限制。
4、个体差异糖尿病患者需调整禁食时间防止低血糖,胃肠功能紊乱者需提前进行肠道管理。具体准备需遵医嘱个性化安排。
术前应完成影像学定位检查,术后需增加饮水量促进残石排出,避免高草酸饮食,定期复查结石清除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