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牙龈肿痛伴随面部肿胀可通过冷敷、药物消炎、口腔清洁和饮食调整缓解,通常与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或外伤感染有关。
1、冷敷消肿急性期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肿胀处,每次1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炎症渗出。
2、药物消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前两者针对厌氧菌及细菌感染,后者缓解疼痛肿胀。
3、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每日4-6次,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避免食物残渣刺激患处。
4、饮食调整选择温凉流食如绿豆汤、冬瓜粥,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若48小时内肿胀未消退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诊口腔科排除颌面部间隙感染,日常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二次损伤。
拔牙后两年未镶牙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咀嚼功能下降、牙槽骨萎缩等问题。
1、邻牙倾斜:缺牙区两侧牙齿会向空隙倾斜,导致牙缝变大易嵌塞食物,可能引发龋齿或牙周病。建议及时修复缺牙间隙。
2、对颌牙伸长:缺失牙对应的上颌或下颌牙齿会逐渐向下生长,造成咬合紊乱。需通过正畸或修复治疗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3、咀嚼功能下降: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表现为关节弹响或疼痛。应尽早进行义齿修复改善咀嚼效率。
4、牙槽骨萎缩:缺牙区颌骨缺乏生理刺激会逐渐吸收变薄,增加后期种植牙难度。骨量不足时可能需先进行植骨手术。
建议尽快到口腔修复科就诊,根据牙槽骨条件选择活动义齿、固定桥或种植牙等修复方式,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