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肾结石8.5毫米有概率自行排出,实际排出可能性与结石位置、输尿管宽度、饮水量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1、结石位置位于肾盂或输尿管上段的结石排出难度较大,需结合影像学评估;若结石已移动至输尿管下段,排出概率相对提高。
2、输尿管条件输尿管正常宽度约3-4毫米,部分人群存在生理性扩张。输尿管狭窄或存在畸形时会显著影响结石排出。
3、水化治疗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可增加尿流冲刷作用,配合适度跳跃运动有助于结石移动。但需警惕水中毒风险。
4、药物辅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双氯芬酸钠能缓解水肿,枸橼酸钾可调节尿液酸碱度。
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若出现持续腰痛、血尿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需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适度钙质补充。
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过程中通常会有轻微疼痛,多数患者可耐受,疼痛程度主要与结石位置、个体敏感度、设备类型、镇痛措施等因素有关。
1、结石位置:输尿管上段结石因靠近肾脏,碎石时可能引发腰部钝痛;下段结石靠近膀胱,可能产生下腹坠胀感。
2、个体敏感度: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对冲击波敏感,表现为针刺样痛感,术前可告知医生调整能量参数。
3、设备类型:电磁式碎石机痛感较轻,液电式可能伴随较强震动感,新型设备多配备实时镇痛功能。
4、镇痛措施:术前30分钟可肌注镇痛药,水中碎石能缓冲冲击波,体表涂抹耦合剂可减少皮肤灼痛。
术后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排尿情况,若出现持续剧痛或血尿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