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肾结石导致排尿困难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解痉、体外碎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治疗。排尿困难通常由结石堵塞输尿管、尿道痉挛、继发感染、肾功能受损等原因引起。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冲刷尿道,适合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的情况。家长需督促儿童分次少量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过量饮水引发呕吐。
2、药物解痉可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等药物缓解输尿管痉挛。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用药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3、体外碎石适用于直径6-20毫米的肾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治疗前需完善泌尿系CT检查,术后可能出现血尿症状,家长需观察儿童排尿颜色变化。
4、手术取石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顽固性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尿路畸形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腰部剧痛、发热等症状。
出现无尿超过12小时或伴随高热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应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适度运动促进小结石排出。
体外碎石术不适用于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尿路感染未控制、妊娠期、结石远端存在器质性梗阻等情况。
1、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碎石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需先纠正凝血功能。
2、活动感染急性肾盂肾炎或发热期碎石可能引发脓毒血症,需先进行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3、妊娠状态冲击波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妊娠期女性应选择输尿管支架置入等替代方案。
4、解剖梗阻结石远端存在尿道狭窄或前列腺增生等梗阻时,碎石后碎片无法排出,需优先解除梗阻。
存在心血管疾病、过度肥胖或骨骼畸形者需评估个体风险,术后建议增加水分摄入并监测尿量变化。